2025年,全球碳信用市場迎來重要發展階段。
歐洲主要經濟體密集出臺政策,歐盟擬將國際碳信用納入氣候政策框架,德國力推 CCS基礎設施建設,英國支持企業碳信用交易,法國發佈《碳信用憲章》…… 政策支持持續加大,波士頓諮詢預測全球碳信用市場規模到2030年有望攀升至400億美元。
在全球碳信用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澳碳所)憑藉其獨特的戰略定位和創新產品,爭取成為連接中外碳市場的核心樞紐。
歐洲各國相繼發力,高質量碳信用將是市場焦點
2025年的歐洲,歐洲通過積極的氣候政策調整,正在影響全球碳信用市場發展。
歐盟委員會近期提出,考慮將《巴黎協定》第六條國際碳信用納入 2040年減排目標框架,允許成員國通過購買境外碳信用抵消剩餘排放缺口。4月15日,歐盟委員會針對歐盟限額與交易計畫(ETS)啟動公眾諮詢更具革命性:就歐盟境內直接空氣捕獲、生物炭封存等永久性碳清除(CDR)和廢物焚燒減排效果納入碳市場的可行性和具體操作路徑向公眾徵集意見。
若碳清除等技術帶來的負碳效果成功納入EU ETS,將通過碳定價機制形成市場化激勵,加速碳清除技術的商業化應用,為全球碳市場體系優化設計提供可複製的創新範式。
德國以 “工業強國 + 氣候先鋒” 的雙重定位,在4月10日發佈的聯合執政協議中明確多項重要氣候政策承諾。
在國際碳信用使用方面,德國對在國家和歐盟層面使用國際碳信用持開放態度(可高達2040年減排目標的3%)。同時,協議表明,德國將把碳捕集與封存(CCS)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明確將其列為"重大公共利益專案"納入法律體系。同時,德國政府將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的碳封存雙邊合作以及二氧化碳的跨境運輸。
英國與法國則聚焦碳信用 “品質監管” 與 “企業責任”。4月17日,英國啟動了關於《自願碳市場與自然市場誠信原則》實施細則的諮詢,《原則》允許企業采通過使用碳信用減少價值鏈中的排放,強調“碳信用應符合公認的高誠信標準,以確碳保信用帶來環境效益”,英國正計畫採用 ICVCM(國際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核心碳原則(CCP)和 VCMI(自願碳市場倡議)實踐守則等框架以確保高質量碳信用的交易和使用,除此之外,《原則》倡議企業在其可持續發展報告中衡量和披露碳信用的使用計畫和使用情況。
法國在4月底 Paris ChangeNow2025 氣候會議上推出的《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且高度完整性使用碳信用憲章》,呼籲企業負責任地使用碳信用,切實聚焦透明度與實質性氣候行動,確保碳信用的使用與巴黎協定第六條和ICVCM的CCP原則保持一致。
《憲章》要求企業遵守三個主要原則:優先努力減少自身所有三個範圍(範圍 1、2 和 3)的排放,併發布有明確時間節點的氣候轉型計畫;僅將碳信用作為消除殘餘碳排放量的手段;針對碳信用的使用制定清晰和獨立的報告。包括施耐德電氣、凱捷、倍科和 FDJ United在內的17家國際公司已經簽署了該憲章。
全球碳信用市場呈現規模擴大與品質提升的雙重特徵
在歐洲政策與全球淨零目標的雙重驅動下,碳信用市場正呈現規模擴張與品質提升並重的發展態勢。
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統計,全球碳信用市場2024年交易量約為8.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額達17億美元,長期增長潛力顯著,預計2025-2034年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可達25%,到2034年市場規模或突破百億美元。
碳信用需求端則呈現 “企業剛需化” 特徵,根據MSCI報告統計,截至2025年3月,60.1%的公司已發佈氣候承諾;參與氣候行動100+倡議的169個重點公司中也有80%的公司設置了碳中和目標;微軟、亞馬遜等行業巨頭每年碳信用採購量均超100萬噸,碳信用越來越成為企業脫碳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高質量碳信用的需求日益增長,對高質量碳信用的追捧一方面源於部分合規碳市場對可消納的碳信用品質設置的門檻;另一方面,在自願承諾中,高質量碳信用的購買和使用有助於展現積極的氣候行動,提升買方的環境責任,滿足一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隨著各類評價系統的構建和完善,各類碳信用標籤成為碳信用篩選分類的有力工具,以 ICVCM CCP 標籤為例的碳信用標籤為碳信用市場的品質設定了全球閾值標準,使真實、可驗證的高質量碳信用能夠被區分出來,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CCP帶標碳信用的溢價高達10美元/噸。各碳信用機制也在加速向高質量標準靠近,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另外,亞洲已成為全球碳信用供給的核心引擎,截至2024年底亞洲碳信用累計簽發量占全球56.19%,其中大部分來自於中國(48.15%)和印度(23.23%)。
亞洲碳信用的消納市場也異常廣闊,截至2024年12月底,亞洲碳信用註銷量為6.72億噸,約為全球註銷量的 62.75%。為適應市場需求,亞洲各國圍繞高質量和高完整性碳信用要求,積極探索標準互認、碳信用開發及技術創新等領域的支持和引導,以推動碳信用市場的規範化和可持續發展。
立即行動,與澳碳所共赴零碳未來
在全球淨零排放願景的時代浪潮下,碳信用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簡稱 “澳碳所”)緊跟時代步伐,積極佈局碳信用市場。
近期,澳碳所將在交易系統上線並拍賣一批高質量碳信用專案。相關專案將從溫室氣體減排成效、環境與社會效益可持續性等維度進行嚴格篩選。拍賣公告請持續關注澳碳所官方網站(www.maceex.com)和官方微信公眾號。
不僅如此,澳碳所還將與 ICVCM(國際自願碳市場誠信理事會)開展合作,推出帶 CCP(Core Carbon Principle,核心碳原則)標籤的高質量碳信用標準化合約,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一站式的碳信用放心選擇,有效降低交易風險,提升市場透明度與規範性。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綠證(GEC)獲得 RE100(全球可再生能源倡議組織)的完全認可,GEC在國內外多元場景的應用前景將愈發廣闊。
澳碳所已與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簽署《綠色電力證書專項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發力、協同創新,拓展境外客戶在會展、酒店、供應鏈等領域的綠色電力證書消費場景,並提供專業、高效的交易服務,助力綠色電力消費模式在境外的推廣與普及。
未來,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將繼續秉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完善交易體系,豐富碳市場產品種類,積極探索與國內外機構的合作新模式,為推動全球碳信用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貢獻力量,攜手各界夥伴共築零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