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2.jpg
news2.jpg

全球碳市场新变革:2025年碳交易系统覆盖全球19%温室气体排放

發佈時間: 2025-04-25

全球資訊

作者/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

近日,國際碳行動夥伴關係(ICAP)發佈了《2025年全球碳排放交易現狀報告》,揭示了全球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的最新進展與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1月,全球共有38個ETS正式運行,覆蓋了全球19%的溫室氣體排放,較去年增長2%。這一數據標誌著碳市場在全球氣候政策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凸顯了新興經濟體在推動碳市場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2025年全球碳排放交易現狀報告》內頁)

                               

全球碳市場持續擴張

根據報告,目前全球運行的ETS覆蓋了約1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₂e)的排放量,涉及全球58%的GDP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值得注意的是,G20國家中有17個已經實施或正在規劃ETS,進一步鞏固了碳定價在主要經濟體中的地位。此外,還有2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考慮或開發ETS,其中新興經濟體成為推動下一波系統發展的主力。

           

亞洲地區表現尤為突出。中國計畫將全國ETS從電力行業擴展至水泥、鋼鐵和鋁業,預計新增覆蓋約30億噸排放量;印度則推出了基於強度的基線信用系統;印尼的電力行業ETS已運行兩年,並計畫今年推出“上限-稅收-交易”混合系統。拉丁美洲的巴西、智利和哥倫比亞也在加速推進ETS框架的建立。

   

(《2025年全球碳排放交易現狀報告》內頁)

               

價格與收入波動,拍賣機制成主流

2024年,全球主要碳市場經歷了一定波動。歐盟ETS價格從2023年的歷史高點回落,英國ETS和加州、華盛頓的碳市場也出現價格下跌。然而,中國國家ETS價格穩步上升,韓國ETS和RGGI價格保持穩定。整體來看,2024年全球碳市場拍賣收入約為700億美元,較上年減少40億美元,但仍是氣候融資的重要來源。

               

報告指出,拍賣分配模式正逐漸取代免費分配,成為主流。歐盟、加州、魁北克、韓國和新西蘭等地區正通過改革減少免費配額,新系統如德國和奧地利的國家ETS則要求企業從一開始就必須購買配額。此外,拍賣收入的戰略性使用也成為全球趨勢,例如歐盟設立的“社會氣候基金”和加州、魁北克的再投資策略,均致力於將碳收入用於氣候減緩、消費者保護和技術創新。

                 

碳市場助力淨零目標

隨著ETS的多樣化和排放上限的收緊,政策制定者正聚焦於如何通過碳市場實現淨零目標。報告顯示,目前全球38個ETS中,有24個允許使用碳信用作為合規選項,但多數設有嚴格的限制。中國、印尼、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正通過國內碳信用機制擴大激勵範圍。然而,國際信用需求仍然有限,目前僅韓國接受國際信用作為合規單位。

               

此外,碳洩漏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歐盟和英國推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旨在通過貿易政策與氣候目標對齊,但其實施也面臨挑戰。報告強調,未來政策制定者需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競爭力之間找到平衡。

     

(《2025年全球碳排放交易現狀報告》內頁)

     

國際合作與未來展望

ICAP報告強調,國際合作對於防止市場碎片化和推動全球碳市場發展至關重要。全球倡議如ICAP、世界銀行的“市場實施夥伴關係”和“美洲碳定價倡議”等,正在促進跨境合作與政策協調。

           

展望未來,隨著新系統的湧現和現有系統的演變,更緊密的合作將確保碳市場保持高效、穩健,並與全球淨零目標保持一致。ICAP將繼續支持能力建設、技術知識共用和政策對話,助力全球碳市場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聯繫我們

服務熱線:

(+853) 63222521(澳门)